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笔记摘抄

时间:2025-01-11 07:26:36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笔记摘抄[本文共7830字]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捷克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的代表作。 第一次读它的时候,居然深感不安和迷惑――那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作品,字里行间闪烁着许多“不解之辞”――我的理解力居然很难渡过它艰深晦涩的语意之河。这是一部难于读懂的书!

怀着自我挑战的心理,今年暑假又认认真真地把它重读了一遍。重读此书,却给了我完全不同的感受――好像我从来就未曾读过一样!那是一座感性与理性纵横交织起来的神秘幽深的城堡,看似简单的爱情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思辨,闪烁着耀眼的思想的光芒。作者用讥讽幽默而冷静的笔调,剖开人类生命的外衣, 探索灵魂的秘密,揭开人性深处隐秘的真相,展示了社会动荡和命运沉浮的人生图景,揭露了人类“媚俗”的天性。读罢掩卷,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现代主义的三维立体图画:破败的城市、游行的人群、缠绵的肉体、忧伤的眼神……这一切杂乱地交织重叠成灰色的梦境,而这一切梦境的背后,则隐约可见无比温馨静谧的遥远的山村图景,那里斜阳暖暖,牧歌悠然。

这的确是一部值得反复读的作品。它就像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以我浅陋的理解和愚拙的笔触,如果勉强能触摸到它的三两片辉煌的树叶,也算很侥幸的了!

情节发生在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时期为时代背景,发生的“布拉格之春”事件,“两千字宣言”,不同侧面描绘出捷克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特蕾莎属于生命之重人物,她对爱情的忠贞与信念,对丈夫的宽容和忍受,在幸福之中充盈着忧虑,不断考验着丈夫是否依然爱着她,在生命之重压力之下,蕴藏着无尽的悲哀和孤独,将精神寄托于卡列宁(一条狗)。 萨比娜是具有强烈的背叛现实、争强好胜、富有激情生命之轻人物。 谈谈个人理解。

人们常常感叹的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作家反过来说,这就进入了深层:人生就是履行责任背负重担,人人都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而当我们不去背负重担的时候,这种没有任何责任和负担的轻松就是生命的空虚和空白了。作为人,这种轻松当然就是比沉重更不能承受的。“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多少名人也都说过类似的话:人最不能忍受的就是空虚。

第二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笔记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得无限重复,我们就会像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一样被钉死在永恒上。这一想法是残酷的。在永恒轮回的世界中,一举一动都承受着不能承受的责任重负。这就是尼采说永恒轮回想法是最沉重的负担的缘故吧。

如果永恒轮回是最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的生活,在这一背景下,却可在其整个的灿烂轻盈之中得以展现。

但是,重便真的残酷,轻便真的美丽?

这是作者米兰、昆德拉的撷问。

近日读了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不禁想 生命不能承受,既然很轻,为什么还难以承受?看完这本书后,我终于找出答案。

生活本身比戏剧还要戏剧。做为本书的主角托马斯与特丽莎,他们的相遇,有六个极偶然的因素。碰巧他前面展开一本她读过的书;碰巧她在餐馆工作,他向她要了一杯白兰地;碰巧这时收音机里放着她喜欢的贝多芬的音乐;碰巧她送酒时强烈地感应到这乐曲;碰巧他住在六号房,她父母离婚的房子也是六号;碰巧他坐在她以前读书常坐的那张凳子。书、贝多芬、数字六、黄色公园长凳这一切的一切,是偶然、巧合,还是冥冥的安排?如果托马斯所占的位置被当地屠夫占了,特丽莎就不会注意到收音机在播放贝多芬,但她初生的爱情加强了对美的敏感;如果没有那本书,那她就不会去注意他,他也不会眼光与她相撞时突然想要一杯酒;如果他不那么刚好住在六号而是十六或者二十六,那她就不会如此相信是注定;如果不是七年前主治大夫坐骨神经痛的话,他也不会到那里去。

从此,两个生活在不同两维的人,牵扯在一起,你进入我的生活,就象格列佛进入了小人国的领地,这事多么奇妙。更奇特的是,相遇后,生命中一切不能承受之轻便由此展开。

托马斯有自己的生活习性,他有着众多情人却从不留在女人身边过夜。直到特丽莎,就像他自己所形容的——好似一个睡在摇篮里的孩子顺水漂到他那里。从而打破了他的一部分生活习性,他发现自己竟然习惯睡在她身边,这是托马斯生命中的屈从;但他的生活离不开其它女人,他觉得同女人做爱和同女人睡觉是两种互不相关甚至对立的感情。爱情不会使人产生性交的欲望,这种渴望对无数

女人都可以有,却会引起同眠共寝的欲求,这种需要只能对一个女人产生,这超脱的思想又是托马斯生命中的反叛。

但爱情从来是自私的。特丽莎与他的其它女人永远是对立的个体。她不断地做恶梦,不断地把她的梦向他倾诉。增加了痛苦却得不到解脱,最后她决定离开了他。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他妥协了,他可以放弃一切,他决定去找她。他从一个有名的医师,到小司机员,最后沦落为一个擦玻璃工。她看着他老态的样子,突然感觉到奇异的快乐和同样奇异的悲凉。悲凉意昧着:我们处在最后一站。快乐意味着:我们在一起。她终于达到自己的目标,变老后的他虚弱到需要她的保护。悲凉是形式,快乐是内容。快乐注入在悲凉之中。

我在想,当初不遇上她,伴随而来的这一切就不会发生。可是民族历史和个人生命一样,都只具一次性,是永远不会成为图画的草图,是永远不会成为演出的初排。我们没有被赋予第二次、第三次生命来比较所有选择的好坏优劣,来决定当初是否别样更好。选择还有什么意义?所有“沉重艰难的决心”不都轻似鸿毛、轻若尘埃吗?

这让我想起《蝴蝶效应》这部经典影片。即使可以回到过去让你重新选择,就算结果是好的。在这过程中,肯定有别样的痛苦别样的好,但就一定比这样的痛苦这样的好更好么?那么所有“沉重而艰难的决心”不都是轻若鸿毛吗?

我们不选择媚俗,又能选择什么呢?安知抗击媚俗的决心和勇气不是另一种更大的媚俗?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么可能避免媚俗呢?我们无可选择又必须选择,我们反对媚俗又时时刻刻都在媚俗。如果媚俗不可避免,那么所有“沉重艰难的决心”不都轻若尘埃吗?

这又是一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那么,到底生命的终极意义是什么呢?本书的作者昆德拉无力解决。相信你我更无从解答。我们所要做的,便是热爱生命所赋予我们的形式,然后永不言悔的一直走下去??

第三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笔记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

又是一本难读懂的书,看来还是自己书读的太少,对很多方面还处于弱智状态,对于心理学和哲学这些涉及到人类本性的东西了解太少,进而影响了对各种伟大作品的理解能力。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还以为是描写的爱情和性的小说,至少从文章标题灵与肉就能隐隐约约觉察些出来,可是看完后才发现爱情和性只能占这部作品中比例很小的一部分,作者在 ……此处隐藏2676个字……思考着“存在”这样一个命题,或许带点形而上学的意味,但是这样的思考总是不可避免的,可能就存在于一个你也不曾知晓的瞬间。

是的,也许你并不曾知晓。

我是在自家阳台上读完这本书的。读罢,心里自是千千结,我被那些沉重的命题逼迫着,

心情一下子竟然沮丧起来了。我望着屋前的那棵大榕树,有上百年的历史了,至少要五个人才能把它抱住,它就这样安静的站立着,一站就是百年。他就这样静默地存在了一百多年,可曾有过怨言?可曾哭泣过?我就坐在它前面,利用阳台,和它就并肩坐着,一坐一天。我看着阳光从它身上流过的痕迹,影子悉数落在地上,有时候也洒在我身上,轻轻摆动着,来来去去,就在这一来一去间,蓦然有了意味。我开始谨慎观察起来,观察这无法触碰的影子。我只靠着感觉,甚至不用眼睛看,我感觉那些叶子的影子落在了我的身上,她们轻绒绒地抚摸着我,我甚至感受叶子上那毛茸茸的须发,叶的触角尖尖上承载着属于生命的重量,有岁月的积淀,有风霜的侵袭,也有顽皮的小孩在她们身上刻过的伤疤。她们在向我诉说着。我突然感觉到了这就是存在。带着这样一种严肃的感觉,我又退缩到了现实生活中来。我又重新看到了墙角边上的青苔,看到了在水池边洗菜的母亲,我感觉生命正向我张开,前所未有地,我感受到了那一种张力。我似乎听到了昆德拉笔下的悠扬的牧歌。你若跟我说起“永恒轮回”,我想到的不会再是沉重的负担,也不再是残酷的重复。我想到的是特蕾莎说过的那句话:“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望”。且看这屋前的大榕树,想象着它生命的年轮,那一轮一轮,自有神秘的特质。若你去思量它,你就会激动。如果对其深究,你的思想会开始澎湃,想安静都难。因为我们永远想象不出一颗安静的树它会有着怎样的幸福,就像我们不知道一只叫“卡列宁”的狗会有着怎样的幸福。

树是没有爱人的。即使它的生命中也有过不少的艳遇,比如说一只百灵鸟突然落到它的枝头,“吱吱啾啾”的声音真让人难以抗拒,于是乎陷入了一场爱河,可是在树还没弄懂爱情是什么时,那百灵鸟就飞走了,就像那个夜莺与玫瑰的故事一样,就像人间许许多多的爱情一样,不得不草草收尾。后来,又遇见了雨,遇见了风,遇见了云,可是谁也没能留住。但是这样就可以说树不是幸福的吗?就在这一个一个离去的恋人中,树最后还是明白了爱的含义。只是它再也不肯向人诉说了。所以我们只是不知道而已,我们不知道一棵没有爱人的树会有怎样的幸福,就像我们不知道一直在不断变换着爱人的萨比娜会有着怎样的幸福。

这本小说里一共刻画了四个人物,托马斯,特蕾莎,萨比娜以及弗兰茨。其中萨比娜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大家也许会觉得特蕾莎才是故事的主角,她有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像小白鼠一样娇小惹人怜惜,她享受着爱带来的沉重,并试图把这种沉重施加在托马斯身上。而萨比娜则相反,对托马斯,她只是一个情人。她喜欢情人这种自由自在不受束缚的身份。她说:“美是一个背弃的世界,要发现美只有不断击破。”她选择背叛,“背叛,就是脱离自己原来的位置。背叛就是摆脱原味,投向未知”,而萨比娜觉得再没有比投身未知更美妙的了。“在这种背叛中,她不断抛弃自我,变换角色,将生命重的意义抛向脑后,而追求的就

是一种破坏的快感。”但是在不断地背叛中萨比娜最终发现她得到的只是一种虚空,她一直朝着相反地方向走着,最终在一片寂寞和恐惧中走向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萨比娜喜欢照镜子,我不知道她从镜子中会看到什么。但是我却似乎从萨比娜这面镜子中看到了我自己。高中时好友就曾一针见血地对我说过:“你骨子里流着叛逆的血液”,后来我也更深地体会到了,这血液是一生也无法摆脱,叛逆的因子不安于留在我的身体里,它侵蚀着充斥着我生活的角角落落。我喜欢倒着走路,在床上的时候也喜欢倒立,无论事大事小,我总是不由自主地会选择人少的那一方,同时也是最艰难的那一方。对自己也总是严苛多于宽容。我的这种背叛是生来的。妈妈说我刚生出来是不哭的,后来硬是被掐了一下才哇哇大哭的。小时候也不是一个很合群的人,更不会去讨大人的喜欢。在生来叛逆的道路上,我是孤独的,但这并不妨碍我去认识去融入这个世界,我慢慢形成了一种冷静的视角去看我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像屋前的那棵大树一样。我也渐渐能够明白昆德拉所说的那句话“赋予我们行为以意义的,我们往往全然不知”。即使在那时我的字典里并没“媚俗”这个词,但是我似乎无时无刻不与之在对抗。而当时的那种对抗,成就了今时的这样的一个我。

人生就是一个异乡者的旅行,转瞬即逝,但这终究不能改变我们证明自己来过的信念,我们希望在这里留下足迹,我们希望得到“重”,对于人也好,对于世界也好。所以就注定了我们被逐出伊甸园。轻与重,徘徊其间,蓦然回首,又有几个人能够看清自己走过的路呢?

第五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笔记

“因为一个人往往从怀疑一个最小的细节开始,最终会怀疑生活本身。”这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生活之中不乏这样的例子。

失恋了,或生意失败了,或失业了……人生陷入灰暗——灰暗的不只是事件本身,而是影响到了整个人生,整个人生陷入的灰暗!仿佛生活忽然间再也没有任何意义了!

其实,人生有很多面的,这一方面的不如意,不代表你其它方面也不如意。人生是无常的,此刻的不如意,并不代表你之前都是不如意的,你以后也都不如意。

人有时会因一时的失败,而彻底地否定自己。我也曾在某一个失落的时刻,彻底地怀疑自己的人生,觉得自己的人生相当失败、彻底失败!我会想起许多能证明我失败的例子与状况,然后去对比别人的成功,对比自己的理想,发现自己一无是处!

反之亦然,你可以因为一时的幸福感,而延伸地感觉到你这一生都是幸福的。当我被生活中的一些人,一些事情所感动的时候,静下心来,我总是想起许多美好的时光,觉得自己不只是在那一刻是幸福的,我的整个人生都是幸福的!因此,也就有了我之前的那篇《我,幸福无以复加!——感谢在我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人,在我身上发生的每一件事!》,及后面的几篇有关于幸福的文章。

人,不免有时会夸大自己的痛苦或快乐,我只是希望大家把快乐夸大,把痛苦缩小。夸大痛苦的时候少一些,夸得小一些,最好是能把痛苦缩小或消除,就像瑜珈中提到的,忘却痛苦,痛苦就不存在;而夸大快乐的时候多一些,夸得大一些。

人与人之间,也常因为一点小矛盾而引发争吵,然后引出许多事情来,不断升级,到了最后不欢而散,甚至反目成仇互相攻击。

当你因为某件事而怀疑人生的时候,跳出来,认真想想,其实你所怀疑的只是一件小事而已,一个暂时的状态而已!

当你因为某件事而怀疑别人对你的看法及情感时,跳出来,认真想想,其实你所怀疑的只是一个小误会,一点小矛盾而已!

有时我们要利用“无限扩大的思想”,让快乐幸福洒满整个人生,整个世界;有时则要去限制,让痛苦只是此痛苦,矛盾只是此矛盾,而不要再延伸!

但愿以下相关范文能对你有用: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许钧翻译,摘抄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笔记摘抄[本文共783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