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里村位于鱼台县王庙镇西北,距镇驻地2公里,村庄于国家AA级景区--旧城海子景区内,全村被旧城海子所环绕。该村下辖2个自然村,人口1047人,其中回族306人,全村耕地785亩,淡水养殖水面2600余亩。全村党员46名,党支部成员3名,村委会成员5人,交叉任职3人。近年来,该村先后被评为“全省民族法治示范村”、“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民族团结进步奖”“山东省民族和谐村居”、“农村经济发展先进单位”。
一、所获成效
近年来,旧城里村党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2007年被评为“全省民族法治示范村”,2008年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民族团结进步奖”“山东省民族和谐村居”,2009、2010、2011、2012年连续四年被评为鱼台县“农村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多年来,以村党支部书记李丙科同志为核心的党支部班子,坚持党的基层建设“五个好”标准,加强党支部领导班子建设,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探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新方法,为全村致富和百姓增收而不懈努力。
二、特色做法
(一)狠抓党支部引领作用,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
一是发挥主体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强化学习,提升战斗力。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抓好农村党组织建设,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积极筹划,抢抓机遇。旧城里村紧跟上级党委政府步伐,在经济发展上积极寻求上级支持,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明确责任,狠抓落实,迅速组建了活动领导小组,形成深入推进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创先争优的良好态势。
(二)结合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村经济
村“两委”围绕“水”字作文章,引导农民成立了“鱼台县依水养鱼专业合作社”,主要是在种植、养殖、加工等方面为广大社员提供统一供种、统一服务、统一销售,年生产四大家鱼成鱼近3000吨。针对渔业生产的大气候和市场需求,村支部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原则,在稳定常规鱼养殖面积的同时,大力引进名、特、优、新鱼种,大力发展特效渔业,在增效上求拓展,从而在有限的水面上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引进名、特、优、新鱼种,饲养技术要求高,承担的风险也大。对此,村党支部一班人首先承担起了做好示范的任务。在他们的示范引导带动下,全村很快形成了饲养名、特、优、新鱼种的热潮,并先后引进了日本白鲫、革胡子鲶、桂鱼、黄鳝、中华绒毛蟹、甲鱼、龙虾、泥鳅等新鱼种。名、特、优鱼种的养殖面积达1100余亩,年增效益近400多万元。目前,全村已建成高标准甲鱼精养池100多个,总面积达到100亩,发展庭院甲鱼池87个。
仅渔业一项年收入达2400余万元,辐射全村180余户,有效带动全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全村共有工、副业项目128个,先后办起了水泥予制件厂、运输队、建起了码头、鱼病防治医院等,沿村路边有15家开办了商店、饭店、机械修配等门市部,仅运输业一项就可增加收入450多万元。他们还根据稻草多、蒲子多的实际,积极引导农民发展草编业。旧城里村回民较多,屠宰是他们的拿手戏,村支部就抓住这一优势,组织鼓励他们发展屠宰业,目前全村屠宰专业户发展到17户,年总收入在50万元以上。他们还根据草多、水面多的优势,引导村民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使全村三禽饲养量达到16000只,羊1000余只、大牲畜20余只,全村出现了家家有项目,户户见收入的可喜景象。全村外出务工人员达150余人,年增收入300余万元。
(三)打造生态旅游的特色品牌
旧城里村党支部根据旧城海子基地人口、资源、生态和环境的特点,以维护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本出发点,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充分发挥湿地在村庄发展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按照规划,旧城海子乡村湿地公园分为乡村休闲旅游区、农业观光示范区、传统渔业养殖区、生态湿地游憩区、湿地渔业养殖区和生态湿地保护区六大功能区旧城海子乡村湿地公园一期开发的是乡村休闲旅游区、生态湿地游憩区和传统渔业养殖区,预计建成后,将大力带动集体经济发展,提升村民收入。
(四)积极创新机制,促进村级经济快速发展
为不断壮大农村经济提高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旧城里村率先实行聘任支部“参议员”。村支部通过聘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在外务工经商人员、农村致富能手和返乡回村定居人员等为村党支部“参议员”,让他们参与村级事务的讨论,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他们在修建公路、农田水利建设、村庄规划、经济发展、环境整治、平安建设、海子改造、和如何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发挥了重要作用,支部“参议员”的“参”和“议”,为村支部解决了很多问题。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