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浅谈企业开展哪些活动对职工最有吸引力(精选多篇)

时间:2025-02-25 07:26:58
浅谈企业开展哪些活动对职工最有吸引力(精选多篇)[本文共9885字]

第一篇:浅谈企业开展哪些活动对职工最有吸引力

浅谈企业开展哪些活动对职工最有吸引力

当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很多,工会维权的事务性工作被列为重点开展的面很广,职工在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之余,确实也需要用各种有吸引力的活动来充实自己。那么,职工究竟喜欢企业开展哪些活动?最近,我们对公司所属各基层分会委员及小组长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他们的实践经验及从职工中了解的情况得出结论,工会

开展的以下几项活动得到了大多数职工的认可,这些活动是:

●技术比赛: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目前,科学技术的进步已成为企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成为企业间竞争和综合实力较量的焦点。在电力企业改革的今天,要保持稳定的发展局面,在市场上站稳脚,企业必须推进科技进步。方法有很多,根据调查显示职工们普遍认为,应多组织一些以提高职工文化技术水平和岗位技能水平为主要内容的技术练兵、岗位比武、技术革新等比赛活动,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技术比赛调动了职工学技术、用技术、练技能的积极性,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工作氛围,进而每位职工从心理上产生一种强烈的向上竞争的欲望,以此增长知识和才干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发挥职工的主力军作用,进而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企业发展。时下,各基层开展此项活动的热情都很高涨,企业和职工都从中得到了不少的“实惠”,另外,在此次调查中显示不少单位正着手展开以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为主要特征的“争创新型劳动者”系列活动,职工争当“创新高手”,班组争创创新工程示范岗,正逐步形成以“开创新技术”为核心的创新工程,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单位从精神和物质上都有不同的奖励措施,职工又能从比赛中提高技能水平,实现自我价值。因此,此项活动对职工有很大的吸引力。

●专题技术讲座: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许多企业都引进了国外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加之国内行业技术的不断开放和更新,对职工的技术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对于我们这个背靠主业,从母体分离出的有限公司,未来的征程如何设计,面对市场如何应对,相当一部分职工已自感技术跟不上要求,在学技术产品、高性能设备的加工操作时,心中没有底,他们迫切需求通过掌握新技术、新工艺,充实完善岗位技能。在被调查的职工中,高达100的调查对象欢迎针对性强的专题技术讲座。他们希望,应建立培训制度,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设立培训基地,加强职工技能培训,整体提高企业职工的素质,充分挖掘职工的潜力,使职工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自身的优势,职工希望能举办多课题的技术讲座。一位老师傅实实在在地袒露了心声:我老了,脑子是不比年轻人,但我还在学,因为在我看来不学新技术,你就不知活怎么干,不会干或干不好,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就必将被社会淘汰、被企业淘汰。把新东西弄懂弄通了,有手艺才能干好活,心里才会踏踏实实,干活也开心。

●对标生产竞赛:企业的生产竞赛全过程渗透着艰苦创业、团结一致、奋发图强、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主人翁精神,它是培育和激发职工智慧和创造力,并能直接为企业带来效益的有效途径。当前,企业的专业化生产对数量和质量都有切合实际的标准,按职工的通俗说法是,这些标准伸伸手是能够着的。班组职工有熟练的实用操作技能,加之多练些技巧,超过这些标准也是完全可能的。到时,其新的数量值和质量值就成为新的标准和记录。另有职工提出结合我公司实际目前在对标生产竞赛中节能降耗、增产节约是大家看好的活动,早在汇龙公司刚成立时,工会组织的合理化建议问卷调查中“节能降耗、增产节约”就被视为焦点问题,职工们普遍认为“艰苦奋斗、勤俭持家”是企业兴旺的法宝之一。为彻底摒弃过去“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的观念,职工们提出从己做起,在对标生产竞赛中持续开展合理用料比赛活动,可以班组为单位按照标准严格各种规章制度,照章办事,事后考核,评出名次,依照预算标准超支罚、节约奖。这样不仅可提高生产率,且可最大限度的利用成本物资,降低损耗,对企业来说是一种直接的增效。这种生产竞赛,班组职工情有独钟。一位在公司工作了一辈子的老工人,为公司算了一笔帐,如果公司能够将每年废弃的边角料有效利用,每年资金节余会有可观收益。职工们说对标好,干有目标,赶有目标。

●送温暖活动:送温暖活动以其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出现,让职工得到企业关怀,此举深得人心。工会在全公司范围内展开了“进万家门,知万家事,解万家难,暖万家心”的送温暖活动,并将一年一度进行的元旦、春节期间的送温暖活动拓展为“送温暖工程”,并为困难职工建立了数据库和档案资料,以实现送温暖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送温暖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调查中举个其中最小的例子说明,逢年过节企业总要给困难职工们购买一些慰问品,虽然值不了几个钱,但职工很看中,职工深刻感到了家庭般的温暖。“送温暖工程”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就不能仅在过节期间对生活困难的职工送温暖

,我们还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经常持久的、更为积极的措施,多形式、多渠道、多方位地对困难职工和出现困难的单位进行有效辅助,从当前来说,就是以保障低收入职工的基本生活为重点开展几项目前职工关注的工作。

1、配合企业组织职工到先进兄弟单位,学习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本单位的技术进步和提高经济效益。

2、普遍建立和完善各单位

的贫困职工档案。摸清底数,掌握动态,对不同扶助对象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3、根据实际条件,不断壮大“扶贫帮困基金”和“送温暖工程”基金,用好用活资金,并依靠全公司职工的力量,多渠道筹措资金,共同向特困职工捐款、捐物、献爱心。将输血和造血功能相结合,经过组织的帮扶,使困难职工增强自身“造血”功能,逐步摆脱困境,获得新生。

4、配合劳动部门,做好待岗人员的安置工作,做好培训工作,为再就业做好准备。

一些职工感慨地说,工会为职工送温暖办好事,我们高兴、家属高兴,这种激励和凝聚作用是用金钱都难以买到的。

●合理化建议活动:在电力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个刚刚起步的多经企业更是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企业要发展,要腾飞,只有主动出击市场,确立自己的目标,走出一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道路。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在汇龙公司组建后的多次调研中,职工对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都很热衷,由此可见职工们以将自己与公司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我靠企业生存”与“企业休戚相关”的情愫跃然纸上,在此,他们本着“企业靠我发展”的强烈主人翁责任感为公司积极出谋划策、提建议、谈看法。各单位职工以“双增双节”为中心,以推进企业科技进步和现代化管理为重点,大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积极投身到了工会组织的这一系列调研及合理化建议中,使企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目前部分合理化建议已被采用,此项活动的开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并为公司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在此次调查中,职工建议在实行以 ……此处隐藏5127个字……p>

在一个混乱、消极氛围的环境中工作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所以氛围是决定吸引人才的一个比较直观的因素。比如说,很多年前我曾经到一家企业去应聘,由于没有找到接待部门我便打听一位经理模样的人,结果他对我说:“到哪干都比在这强,我们都快要不干了你还到这来”。当时我很差异,就注意了一下办公区,发现这公司里的人都死气沉沉的,于是我便打消了继续应聘的念头。建设良好的工作氛围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他需要领导者专业的管理能力,需要员工具备积极的心态。企业定期举办员工培训是建设企业良好的工作氛围的好方法,因为要改变员工的行为,就要先改变员工的价值观。

推荐文章:

hr秒杀的六类简历

优秀英文简历的修改技巧

简历写作的十个小技巧

hr最关注简历的哪些细节?

网上发送求职简历的四个小技巧… 简历技巧指导原则

外企hr讨厌的十种简历 写好求职信的25个注意事项 简历问题诊断及对策

如何写好求职自荐书

第五篇:对企业最有价值的人

对企业最有价值的人

摘要:我们不要期望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兼任两种角色,或兼备两种素质,对于创新型企业来说,能延揽到、管得住、激励好以上两类人,已经是企业的福气,对企业家和管理机制已经是很高的要求了。

巧遇三个朋友,他们的故事令我深思:

第一位朋友是江苏某企业的副总,分管外贸营销工作。他上任一年,销售额就从连续三年徘徊在3000万突破至1个亿,在年终的会议上总经理表扬了他。但他心里并不舒服:因为他听到老板的小舅子私下说,1个亿的销售额都是业务员做的,他连英语都不会,怎么可能是他的功劳,而据说总经理对此评价也没有明确提出反对。

第二位朋友是某软件公司的架构师,是呼叫中心软件设计方面的高手,他在公司担任技术总监期间,手下带了五名研究生,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培养他们,两三年之后,这些研究生都成了独当一面的高手,有个小伙子天资聪慧又年富力强,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他。而最近他听到人力资源部熟人的内线消息:因为新人小李的技术比他相差不多,而收入却少了一多半,公司有意让小李替代他的位置。

第三位朋友跟我谈到了他的上司,他是某集团华北分公司的总经理,他最敬佩的上司是集团的营销副总裁刘总,每当他有问题想不通的时候,感觉迷茫的时候,没有对策的时候,跟刘总一个电话,几句话,问题往往能应刃而解。而对于刘总,集团内部则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刘总是个高瞻远瞩的企业家,有人则认为:“老刘从开始就没做过业务,他也就是动动嘴皮子,忽悠忽悠,这样的人居然能当上集团总裁……”,朋友很困惑,对一个人的评价怎会差异如此之大!看完三个朋友的讲述,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三种不同的角色:能做事的人,能带兵的人,能审时度势的人。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创新型企业,这三类人谁是企业最需要的人,哪些人对企业的价值更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又应当如何区别对待?

记得有一位企业家讲过这样一段形象的话,他说:“大家都用过圆规吧?圆规的顶端是手柄;一只脚是尖的,牢牢扎在纸面;一只脚是带着笔的,可以自由舞

动。拧动手柄,圆规的一只脚扎牢、站稳,一只脚就可以画出优雅的曲线。通过手柄、定脚、动脚的配合,圆规完成了美丽的任务。我们的企业也是一样。老板是什么?是圆规的手柄,企业的原动力由此而来。如何完成企业的使命,需要定脚和动脚。定脚的作用是扎稳、站牢、把事情做深入、做扎实;而动脚的作用则是走出去,把圆画大、画完美。在我们的企业内部,定脚也就是把企业的产品、专业、市场做深入、做扎实的人,而动脚则是为企业开疆拓土、带领团队奋战沙场、斩对手于马下、把事业做大做强的人。”

就像圆规一样,企业离不开扎实做事的人,也离不开带兵打仗的人,他们对企业同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非常钦佩我的一位朋友,他原在一间it公司任职,不知何故转行到一家颇有名气的家装公司,行业不同,相同的只是销售;很快,他就把所在的营业部搞成全市前列;随后,老板委派他去天津,很快,天津公司成为了全国的业绩冠军。当他受聘于另一家公司去山东开拓市场,尽管市情不同,业务特点不同,他仍然做得非常好,在低迷的2014年为这家公司创造了上佳的业绩。如果他独立创业,我肯定为他投资,遗憾的是,有一位比我有眼光和实力的老板,不惜重金和股份邀他加盟,于是,他再次踏上开拓市场的征途。然而,直到今天我也不认为他是家装方面的专家,其眼光,呵呵,不敢恭维;至于动锤子动锯,更是一窍不通。他就是他,一个对市场极端敏感、对事业热得冒火、爱女儿但常常深夜回家、带着一群兄弟打拼市场的人。一个极端爽快的南方人!谁又能说企业不需要这样的人?还好,我觉得他服务过的企业的老板们都认识得到,这是对企业有价值的人。也非常佩服我的客户所聘请的一位意大利人。这家企业位于广东东莞,专门生产制作皮鞋的鞋楦,出口到全国各地,在全球享有盛誉。制造鞋楦的工艺中有一个非常具有技术含量的工艺叫模切,大致的工作是:根据客户提供的产品,仿制出相应的模具,再由复杂的数控机床进行编码和批量生产,而这家厂所聘请的首席模具师,是一位来自意大利的七十多岁的老人。老人住在公司附近的五星级酒店,每天由总经理的专车接到厂里,在属于他的工作室里精心雕琢着鞋模,用的是普通的锉刀、砂轮,但每一刀、每一下都全神贯注。企业的老板跟我介绍,尽管企业也有十来个模具师,但目前都还没有他的水平,关键几刀还得他来,老人家高薪受聘,每年回家带薪度假两个月,每天工作八小时。估计也没有人否认,他,尽管语言与其他人不通,更谈不上对行业的了解与展望,也不会带团队和忽

悠,但,他,仍然是这家公司最有价值的人。

说了两个极端的、但是真实的例子,我的观点已经表达得非常明确。两类人是对企业最有价值的人,一类是为企业确保现有业务稳定、持续、深入开展所必须的特才、专才、忠才;另一类则是为企业开疆拓土、使得事业做大做强的人。两种不同的角色,决定了这两类人所需要的特质不同,对其价值的评判也应当有所不同。

前一类人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掌握着企业核心、重要技术、市场客户的人,另一种则是对企业有着异乎寻常的忠诚、在人员异动的背景下可保企业稳定、可跟老板“上山打游击”的人,当然,他们的领导能力、管理能力、战略视野未必强,甚至很差,但惟其稀有、惟其专业、惟其忠诚,这些人的存在必不可少。对这些人的评价,不应求全责备,更不应只看现值,***同志“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名句值得我们深思。

后一类人则多是慷慨悲歌之士,有魄力、有眼界、有人气、呼风唤雨、叱咤风云,企业开拓事业必须要这样的人,但这样的人也有脾气、有性格、有志向,对这样的人来说,对他们的珍惜应更多地体现为尊重、肯定、认可;要看大局,不看小节;看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不看做了什么,或者装作看不见、没看见。我们不要期望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兼任两种角色,或兼备两种素质,对于创新型企业来说,能延揽到、管得住、激励好以上两类人,已经是企业的福气,对企业家和管理机制已经是很高的要求了。

圆规的两只脚协同起舞,方可为创新型企业创造价值。

《浅谈企业开展哪些活动对职工最有吸引力(精选多篇)[本文共9885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