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5(精选多篇)

时间:2025-01-03 07:26:14
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5(精选多篇)[本文共76239字]

第一篇: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5

目 录

序言

第一篇 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第一章 总体思路和指导方针

第二章 发展的主要目标

第二篇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重点

第三章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第四章 搞好旅游业综合开发,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第五章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区域性商贸、金融中心 

第六章 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和农村经济,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 

第七章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推进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

第八章 优化城区和县域经济布局,加快开发新区和城镇化建设

第九章 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 

第三篇 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治理

第十章 严格实施城市规划和管理,塑造现代化城市新形象 

第十一章 加快交通体系建设,构筑畅通有序的大交通格局

第十二章 加快城市水、气、热、电网等建设,完善市政公共设施体系 

第十三章 实施山川秀美和城市绿化工程,建设园林化城市 

第十四章 综合治理环境污染,搞好城市环境建设 

第四篇 科技教育与社会事业发展

 第十五章 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

第十六章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

第十七章 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满足市民多样化、多层次需求 

第五篇 改革开放

第十八章 加快体制和政策创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第十九章 坚持开放带动战略,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第六篇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二十章 努力扩大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

第二十一章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

第七篇 精神文明与民主法制建设

第二十二章 深入持久地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 

第二十三章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积极推进依法治市 

第八篇 规划实施

第二十四章 采取有力措施,为规划实施创造条件 

第二十五章 建立实施机制,保障规划实施 

序 言

新的世纪,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的发展阶段。2014-2014年,是我国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和中共陕西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按照《中共西安市委关于制定西安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编制本《纲要》。 

过去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我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依靠全市人民克服困难,奋力拼搏,走出了一条具有西安特色的持续快速发展的路子,如期完成了“九五”计划,综合经济实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城市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是西安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为实施“十五”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九五”期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4%,高于全国和陕西省的平均速度,也超过了我市“九五”计划预期12%的增长速度,累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是“八五”的1.88倍。201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完成689亿元,实现了比1980年翻三番的目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0元。产业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6.7∶47.9∶45.4。农业多种经营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城郊型农业的格局。工业经济在调整中得到优化,以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机电一体化、生物及新医药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24%。第三产业中旅游、商贸、信息、金融、保险等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一批新区建设和发展势头强劲,成为我市最具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集中力量建设了一批重大项目,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得到缓解,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16.8亿元,是“八五”投资总量的2.4倍,年均增长17.7%。组织实施重点项目300多项,黑河引水工程、天然气城市气化工程、城市集中供热工程、西蓝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北段、二环路及城市道路改造工程、通信工程、城乡电网改造、城市污水处理、城河综合治理、城市广场、西安国际会展中心、城运村体育馆、图书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中心医院综合门诊楼、大唐电信生产基地、开米无磷洗涤用品生产线、30万吨高等级公路沥清生产线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发挥效益,新增高等级公路90公里,新建和改造二级公路237.5公里。到2014年,城市日供水能力达到150万吨,城市气化率81.5%,程控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74.5万门,电话(含移动电话)用户141万户,人均城市道路面积5. 2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6.5%,城市污水处理率22%,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3.5%,城市功能进 一步增强。

改革开放成效显著。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所有制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市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面达89%,外资、私营、个体等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33.6%,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已达2162家,投资领域涉及国民经济的14个门类34个行业。“九五”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13.35亿美元 ,是“八五”总和的2.32倍;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达82.07亿美元,其中出口50.06亿美元,分别是“八五”总和的1.89倍和1.61倍;接待海外旅游者累计达到26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0.5亿美元,分别是“八五”总和的1.3倍和2.3倍。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也有较大幅度增长,国内的投资与贸易合作日趋活跃。

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6%和11.6%,分别达到6364元和2343.8元。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0.1平方米,较“八五”末增长31.2%。以养老、失业、基本医疗保险及最低生活保障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效实施,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果。

“九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主要 ……此处隐藏79549个字……求与扩大消费需求相结合、扩大市内需求与拓展市外需求相结合、推动消费升级与完善社会保障相结合,从营造政策环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两个方面着手,通过政策聚焦,着力解决投资资金渠道狭窄、消费政策限制、社会事业体制机制约束等矛盾。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作用,促进民间投资增长,盘活国有资产存量,拓展利用外资领域,开辟新的投融资渠道;取消限制居民消费的各种不合理规定,扩大住房、汽车、公用事业消费和假日消费等,完善个人消费金融服务;依托市场机制,优化社会资源配置,鼓励教育投入和扩大教育消费,引导卫生保健消费和健康投资,发展老人服务和保健消费。同时,在源头上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完善社会保障,提高消费能力;在广度上拓展国内市场,加快建设现代物流服务网络,提升上海城市集散和辐射功能。

二、关于发展开放型经济

积极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把握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准则,在保护期内积极做好各项应对措施的准备。调整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增加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的统一性和透明度。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调整利用外资的策略,引入跨国购并形式,鼓励“三资”企业增资扩股。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强金融和贸易服务功能,努力扩大服务贸易和服务消费。建立完备的中介服务市场体系,发挥市场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加快培养紧缺人才,重点培养一批国际金融、贸易、法律、电子商务等方面的人才。

加快“走出去”步伐。抓紧清理现有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制定和完善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到海外投资的政策。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形成一批海外投资的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网络型海外营销体系;坚持货物出口和生产要素出口并举,重点发展境外带料加工和工程承包项目,带动成套设备、零部件和劳务的出口;坚持投资发展中国家和投资发达国家并举,巩固东南亚、南部非洲市场,重点开发南美、南亚、日本市场,到发达国家建立研发机构;坚持国有企业“走出去”和其它各类企业“走出去”并举,形成“走出去”主体的多元化,培育和形成上海的跨国公司群体;坚持政府扶持和市场引导并举,按照国际惯例,建立起政府规划导向、中介机构服务支持、行业协会自律协调、企业独立决策的良性循环机制。

三、关于经济结构调整

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加快发展以金融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和以信息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的同时,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传统工业改造升级以及产业布局优化调整。围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推进郊区农业由传统城郊型农业向现代都市型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数量型向集约型、质量型转变,农业结构由单一、初级的产品生产型向种养加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复合型转变。加快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整体提升上海产业的技术能级。坚持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相结合,支持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增强自主开发能力;坚持市场导向和政府引导相结合,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完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技术支持、中介咨询、营销策划和金融信贷等政策与服务体系;坚持技术进步和增加就业相结合,按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就业率和低能耗、无污染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推动都市型工业的发展。通过规划引导、政策聚焦和配套建设,推动工业向“1+3+9”工业园区集中,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式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上一页[11][12][13]下一页

第五篇: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速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1995年的1.6:52.4:46.0调整为2014年的1.1:52.5:46.4,基本形成“九五”计划提出的“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先进工业为基础,第三产业为支柱”的产业体系。

城市枢纽和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初步形成现代化城市的基础设施框架。适度超前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近2400亿元,占建市以来的2/3,其中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近600亿元。完成机场航站楼扩建、盐田港区二期、东江水源工程、机荷高速公路、滨海大道等40个重大项目建设。2014年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99.4万标箱,列中国大陆港口第二位。深圳机场成为全国四大航空港和航空货运中心之一。

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初步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万人受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超过1040人。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得到提高,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1995年的0.65吨标准煤下降到2014年的0.4吨标准煤左右。城市管理和环境综合治理力度不断加大,特区内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超过14.5平方米,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称号。

人民生活达到宽裕的小康水平。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6万元,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恩格尔系数下降到28.2%,人均居住面积17.4平方米,平均预期寿命近76岁,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90%以上。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跃上新台阶。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广泛开展创建文明市、文明区活动,群众性创建活动取得丰硕成果。坚持依法治市,在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基层民主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社会治安实现更大好转。先后荣获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城市”、“双拥模范城”和“广东省文明城市”等称号。

“九五”期间,我市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初步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较好地发挥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潮作用,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对内地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和对保持香港繁荣稳定的促进作用。深圳20年特别是“九五”时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伟大实践,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伟大成就的一个精彩缩影与生动反映,也是对党的正确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个有力印证,向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勃勃生机和光明前景。深圳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全市人民在党中央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结果,为我市加快推进现代化、实现新飞跃奠定了坚实的基矗

我市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需要认真加以解决。这些问题是: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还不高,投资环境还须进一步改善,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还不够快,城市管理水平离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社会治安形势还不容乐观,反~斗争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我们要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忧患意识,正视问题,克服困难,开拓进取,努力创造新的业绩。

二、“十五”发展环境

国内外发展环境正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是全球进一步开放、合作和竞争的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日新月异,以跨国公司购并为特征的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进一步扩

《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5(精选多篇)[本文共76239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