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等理念,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城镇化战略新理念,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高度,也更适应我国的现实国情。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强劲动力。**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的决策部署,严格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有关要求,按照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思路,加快推进中心城镇及小城镇建设进程,努力把城镇建设成连接中心城市、辐射新型农村社区的重要公共服务平台和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保障。
一、全旗城镇化建设发展现状
(一)城镇化水平稳步推进。**辖7个镇、两个乡、两个苏木,全旗人口36万,是一个蒙、汉、回、满等多个民族聚居的地区。截至2019年,全旗城镇化率达到35.5%。
(二)**城市建设成效显著。**作为**的旗政府所在地,近年来城市建设发展不断完善,中心镇的城市职能日益凸显。
1、深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五年来,完成了投资8190.79万元对工行住宅楼、财政局住宅楼等91个老旧小区实施了基础设施更新改造;累计投资23.72亿元,实施了沙里街二期、北塔周边、桃花岛片区等12个棚改项目,共征收房屋3437户;完成了投资7423.3万元的**新老城区供水管网改造项目,改造给水主管网36公里,支管网34里,投资596.7万元新建加压泵站一座;完成了投资6108.328万元的**清源处理厂扩建工程,新建日处理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1座;完成了投资1680.49万元的清源污水处理厂3万吨中水厂扩建项目;完成了投资7029万元的**城区中水回用管网项目,铺设中水管网17.8公里,新建清水池2座,加压泵站1座;完成了投资4568.21万元的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项目,新建再生水利用管网29.29公里,新建清水池2座;完成了投资1.75亿元的供热管网更新改造,新建换热站10座,改造一次管网8公里,新建一次管网15公里,新建二次管网32公里,改造二次管网35公里;改造高压电力线路8.5公里,新敷设高压电力线路11.5公里;完成了投资2800万元的天然气主管网铺设7000米。
2、切实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承载能力。五年来,城市路网累计完成投资2亿元,完成了振兴大街西段、皇城路北段道路、北新街西段等12条道路建设,建设道路长度达13公里;累计投资4000万元,完成了博物馆广场改造、市民公园亮化、政府办公楼亮化及22个小巷硬化工程,林东城区街巷亮化硬化面积达到98%以上;城市绿化累计总投资2.62亿元,修复了林东公园,新建了福山公园、辽上京遗址带状公园,新增绿地面积131.34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6.7%,较以前提升了5.9个百分点,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空间,城市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以城乡规划为龙头、重点项目为突破,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合理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
1、聚力打造两个特色小镇。为了促进小城镇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优化产业结构、规范城乡规划管理,完成了对碧流台镇和隆昌镇的小城镇总体规划的评审工作。完成隆昌镇区道路硬化6公里,构筑了镇区“三横四纵”的路网格局;完成镇区1150米的中心街道排水工程,铺设自来水管道6000米;实施街巷硬化17.1公里,完成市场门牌楼修缮工程和镇区主街道两侧花池绿化工程,实现镇区水泥路全覆盖;产业发展方面,完成了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程,可容纳商户600多户。2016年实施碧流台镇主街两侧硬化铺砖8800平方米,市场内硬化2100平方米,市场内设计建设商棚4处,通过ppp项目实施街巷硬化13.5公里,主要街巷栽植树木2000株。产业发展方面,实施了总投资8500万元的丰润农贸市场建设项目。
2、着力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治理。以“应改尽改”为基础,全面实施了危房改造工程。五年来,累计鉴定房屋76191户,改造危房28967户,发放危改补助资金4.1亿元,4.2万人从中受益,实现全旗危房改造“清零达标”,助力全旗顺利通过国家第三方脱贫验收。农村“双治”工作成效显著,完成厕所改造713户,“厕所革命”稳步推进。新建、改造农村牧区道路889.5公里、桥梁4座,获评自治区“四好农村路”示范旗。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扩面推广,村庄清洁百日行动扎实开展,农村牧区村容村貌明显改观。11个苏木乡镇垃圾治理规划,9个苏木乡镇的污水处理立项、选址,为全旗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全旗城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城镇化水平偏低。2019年全旗城镇化率仅为35.5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是小城镇建设文化内涵不足。城市建设中体现辽文化元素少,文化景点不多,没有充分彰显**辽文化的特色。
三是核心地位不突出。****基础设施仍存在短板,城区商业档次整体偏低,文化娱乐、休闲、体育设施缺乏。老旧小区基础设施破损严重,运行受制,问题突显,需加大改造力度。
四是城乡联动不足。尚未形成城乡一体的产业格局和消费格局,城乡差距较大。建设资金缺口比较大,财政及国家资金的支持城市建设资金比较少。
三、关于推进中心城镇及小城镇建设的建议
(一)指导思想。
“十四五”时期**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国家、自治区和赤峰市各项指标为依据,以**“十三五”城镇化发展现状为基础,紧紧围绕“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增加城市亮点、完善城市功能”的发展思路,进一步优化关于城镇化水平、新型城镇体系、基础设施配套、城市高质量发展、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建设,把加强中心城镇及小城镇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
(二)工作目标。
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努力将我旗打造成为生态园林城市、文化旅游城市、宜居宜业城市。把我旗中心城镇及小城镇建设成为县域人口集中的新主体、产业集聚的新高地、功能集成的新平台、要素集约的新载体,成为经济特色鲜明、社会事业进步、生态环境优良、功能设施完善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将**打造成为“十四五”时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示范旗。
(三)主要任务。
1、加强规划编制管理,拓展城镇发展空间。围绕中心城镇及小城镇发展目标,以全旗城镇体系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全面推动国土空间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的编制,实现规划建成区详细规划全覆盖。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明确定位城镇各部分的功能和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商务、旅游、休闲度假、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健全公共服务,建设生态宜居社区,提高城市品位。
2、优化城市高质量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到2025年,城镇化率力争达到50%。围绕“发展新城、改造旧城、统筹兼顾、完善功能、适度建设、量力而行”的思路,以新城开发和老旧小区改造为重点,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和经济适用房建设规模,实施精品建筑工程,抓好城市的绿化、亮化和美化,实施城市绿化工程,提高城市绿化品位。到2025年,实现人口、产业、城镇规划的高质量发展,新增农村转移人口和外来高层次人口就业。促进城镇化进程,形成以城区为核心,重点镇为骨干,新型农村为基础的三级城镇体系,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推进城镇和社区精细化管理,打造红色物业,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居民生活环境质量。
3、加快产业升级发展,增强城镇经济实力。把发展实体经济、促进产业集聚作为小城镇发展的核心,根据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历史沿革、经济基础等条件,明确功能定位和主导产业,打造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特色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高度重视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培育农林牧渔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农业科技服务和信息传播等新兴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大力发展产业园区,打造集商业、服务、休闲、娱乐、文化等功能为一体的城镇综合商贸服务中心。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承载能力。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超前、统筹兼顾、确保重点的要求,加快完善路网、水网、电网,加强供水、供气、供热、通讯、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镇域基础设施和环卫管理一体化。保护好山岭、河流、林地等自然景观,珍惜和保护古建筑、老街巷、特色民居等人文景观,发掘和弘扬当地民居建筑风格,突出小城镇地域文化特色。精心设计建设或改造核心街区、重要建筑群、重点建筑物,努力建成一批小城镇建筑精品。鼓励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打造绿色低碳小城镇,营造宜居宜业的城镇环境。到2025年,以完善城镇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重点,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园林绿化、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大气污染防治等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居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有明显改善,城市整体功能要有更高的提升。
5、积极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文档为doc格式